首页> 专家

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如何防治

发布时间:2024-08-13 09:20 文档编号:

 

根据江苏省秋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分析,预计水稻中后期以“三病三虫”(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纹枯病及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螟虫)为主的病虫害总体将中等至偏重发生,发生程度与去年相近,不同地区、不同品种、不同栽培方式病虫发生不平衡性大。各地务必强化监测预警,科学制订防治对策,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,适时打好病虫防治总体战,确保有效控制危害。

 

一、趋势分析

 

预计全省水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态势,发生程度与去年相近。其中,一类病虫中,“两迁”害虫中等至偏重发生,二化螟偏轻至中等发生,稻瘟病中等至偏重发生;二类病虫中,纹枯病偏重发生,大螟偏轻发生;其他病虫中,稻曲病偏轻发生,细菌性病害在局部老病区中等发生。

 

(一)预报结果

 

1、一类病虫

 

1)褐飞虱。总体中等,其中五(2)代偏轻发生,六(3)代苏南、沿江、沿海局部中等至偏重发生,如果后期补充迁入,将加重七(4)代发生程度,预计总体略重于上年。

 

2)白背飞虱。总体中等,苏南、沿江、沿海五(2)代偏重发生,发生程度与上年相近。

 

3)稻纵卷叶螟。总体中等、局部偏重,五(3)代、六(4)代在沿太湖、沿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,轻于上年。7月下旬至8月上旬自南向北陆续进入本地虫源羽化峰,如果期间出现外来补充迁入,与本地虫源叠加,将加重发生程度;8月上中旬进入五(3)代卵孵化及低龄幼虫高峰;9月上旬如果出现回迁峰,将对迟熟水稻影响较大。

 

4)二化螟。总体偏轻至中等,二代在丘陵、沿江及淮北局部偏重发生,略轻于去年。发生期长且不整齐,卵孵主高峰在8月上中旬,与上年相近。

 

5)稻瘟病。总体中等,丘陵、沿江、沿海及淮北地区感病品种上穗稻瘟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,程度与上年相近;若破口抽穗期遇多阴雨天气,发生程度将加重。

 

2、二类病虫

 

1)纹枯病。总体偏重,里下河、丘陵及淮北局部偏重以上发生,发生程度重于去年;大面积8月上中旬进入发病盛期,与常年相近。

 

2)大螟。总体偏轻,发生区域主要在苏南、沿江及沿海,较去年略轻。卵孵高峰在8月上中旬,早于上年。

 

3、其他病虫

 

1)稻曲病。总体偏轻,沿江、沿海粗秆大穗型品种以及丘陵、淮北杂交稻局部中等发生,与上年相近;若破口期遇多阴雨天气,将加重发生程度。

 

2)细菌性病害。总体偏轻,白叶枯病在沿淮及淮北局部老病区中等发生,细菌性基腐病发生区域主要在沿江、沿海及里下河地区,重于上年。

 

()预报依据

 

1、病虫发生基数

 

1)褐飞虱。始见期略迟,迁入量低。灯下张家港615日始见,较去年推迟17天,迟于常年,苏南、沿江等地于6月下旬灯下开始零星见虫。630日~77日苏南、沿江局部地区灯下出现小的迁入峰,与常年相近,峰期单灯累计诱虫1025头;717-21日沿海局部出现小的迁入峰,峰期单灯累计诱虫515头。截止721日,全省39%地区灯下见虫,四(1)代平均单灯累计诱虫5.2头,是去年的83%,是2005年以来均值的13%,列2005年来第16位。宜兴、靖江、通州等地7月上旬田间始见,与去年相近。720日前后系统调查及大田普查,苏南、沿江、沿海部分地区百穴虫量15头,与去年相近,虫量列2005年以来同期第913位;宜兴、通州等局部地区田间虫量明显高于上年;田间以低龄若虫为主,沿淮及淮北大部未查见。

 

2)白背飞虱。始见期较迟、迁入期正常、迁入量较大、田间虫卵量较高。高邮灯下529日始见,较去年推迟25天;苏南、沿江、沿海于5月底及6月上中旬灯下陆续始见。618-24日、629日至79日、716-21日苏南、沿江、沿海局部灯下分别出现23个迁入峰,峰期与去年及常年相近,峰期单灯累计诱虫量分别2002000头、5004000头、100300头,略低于去年,与常年相近。至721日止,全省四(1)代平均单灯累计诱虫464头,是去年的82%,是2005年以来均值的56%,列2005年来第10位。720日前后系统调查及大田普查,百穴虫量大多100400头,卵量200500粒,与去年同期相近,列2005年来第610位,田间以低龄若虫为主;苏南、沿江、沿海局部百穴虫量5001000头,卵量6001200粒。

 

3)稻纵卷叶螟。成虫始见期正常,迁入峰较迟,迁入量较小。六合于54日性诱监测始见,较去年提前7天;高淳于66日首次灯下见虫,较去年推迟21天;浦口于66日田间赶蛾始见,与去年相同。田间赶蛾,74-13日,苏南、沿江部分地区出现首个蛾峰,峰期较去年推迟10天左右,较常年推迟7天左右,峰日亩蛾量20100头,高的达200400头;716-20日,苏南、沿江、沿海等地虫量再次上升,逐日亩蛾量普遍在30200头,高的达300450头;低于去年及常年同期。智能性诱监测及灯下,72-20日苏南、沿江地区虫量缓慢上升,逐日单灯虫量普遍在220头,单台性诱设备逐日诱集蛾量0.290.72头,低于去年及常年同期。四(2)代系统田累计亩赶蛾量,苏南、沿江地区平均827头,是去年的40%,是2008年以来均值的31%,列2008年以来第14位。田间虫卵量较低,720日前后,苏南、沿江系统调查及大田普查,百穴虫卵量2050头·粒,高的达100200头·粒,轻于上年;田间卷叶率普遍在0.1%1.5%,发生总体列2005年以来同期1218位。

 

4)二化螟。一代诱集虫量、残虫量及田间为害率总体轻于上年。全省丘陵、沿江及淮北地区一代平均单灯累计诱蛾258头,是去年的30%,为近5年均值的63%;全省一代平均单个性诱捕器累计诱虫501头,是去年的85%,为近5年均值的1.7倍。全省典型地区平均一代螟害株率0.3%,部分防治不及时籼稻田块螟害株率1%2%。典型地区剥查,一代平均亩残留虫量103头,是上年的84%,其中沿江、丘陵及淮北高的300700头,总体列2001年来第1217位。7月初以来平均单灯累计诱蛾20头,是去年的57%;平均单个性诱捕器累计诱蛾45头,较上年少3头。

 

5)稻瘟病。苗叶瘟在不同品种、不同生态区发生程度差异大,总体偏轻发生,丘陵、沿江、沿海及淮北局部感病品种上发生相对普遍。720日前后大面积普查,丘陵、沿江、沿海及淮北地区病株率0.01%0.2%、病叶率0.01%0.1%,与上年相近。秸秆连年全量还田,利于田间菌源积累,尤其叶稻瘟发生普遍的感病品种种植区,为穗稻瘟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菌源。

 

6)纹枯病。7月初始见,较去年及常年略迟。7月上中旬,雨量较多,温度偏高,田间郁闭度加大,利于纹枯病扩展蔓延。720日左右系统调查,丘陵、沿海及淮北病穴率8%25%、病株率1%8%;大田普查,早栽田重于迟栽田,移栽田重于直播田,丘陵、沿海及淮北病穴率1%8%、病株率0.1%2%。病情总体略重于去年同期。

 

7)大螟。前期诱集成虫量低于上年、残虫量及为害程度轻于上年。全省一代单灯平均累计诱蛾193头,是去年的66%,为近5年均值的96%;一代单个性诱捕器平均累计诱蛾229头,是去年的53%,为近5年均值的1.1倍。二代单灯平均累计诱蛾27头,是去年的55%;单个性诱捕器平均累计诱蛾33头,较上年少1头。720日前后典型地区调查,二代螟害株率0.01%0.1%;典型地区剥查加权平均亩残留活虫8头,与去年相同,列2001年来第1116位;此外,田外玉米、茭白、蒲等寄主仍有一定的虫源。

 

8)其他病虫。稻曲病,近年在丘陵、淮北杂交稻及沿江、沿海粗杆大穗型品种上发生较重,田间菌源充足。细菌性病害,沿淮、淮北、沿海局部地区杂交稻品种易感细菌性病害,且近年这些地区发生普遍,田间菌源充足,台风、暴雨等天气多,将加重发生程度。

 

2、品种布局、苗情与抗药性

 

一是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。我省优良食味水稻种植面积较大,这类品种大多较感稻瘟病,加之同一品种连续多年种植,导致品种抗性退化,据统计,全省稻瘟病感病品种面积占比60%以上,利于稻瘟病的发生。二是栽培方式多样。品种和栽培方式多,播栽期长,苗情和生育期差异大,桥梁田多,利于迁飞性害虫迁移和螟虫辗转为害,生育期拉长导致破口抽穗期遇阴雨天气概率大,利于稻瘟病、稻曲病的流行。水稻直播与迟熟品种生育期迟,适宜于水稻生长后期“两迁”害虫滞留危害。稻麦秸杆还田,利于纹枯病、稻瘟病、螟虫等多种病虫的发生繁殖。三是害虫抗药性上升。据2023年抗性监测,稻纵卷叶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等双酰胺类药剂产生中等以上水平抗性,褐飞虱对噻嗪酮、噻虫嗪、吡虫啉、吡蚜酮等主流药剂产生中等以上水平抗性,影响防治效果,田间防效降低。

 

3、气候因素

 

据省气候中心预报,预计今年721日~820日降水量淮北地区和江淮之间较常年偏少02成,苏南地区较常年偏多02成;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12℃。预计今年721日~820日全省范围内有3次高温过程:721-24日,8月上旬前期至中旬前期、8月中旬中后期;预计今年721日~820日有2次降水过程。

 

气候因素总体对“两迁”害虫的迁入及繁殖危害无明显不利影响,利于纹枯病及早播田块稻瘟病与稻曲病等真菌性病害流行,也有利于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生。

 

二、防治意见

 

针对今年水稻中后期重大病虫发生态势,各地要围绕农业绿色发展要求,坚持“公共植保、绿色植保”理念,强化监测预报和防治指导,分类打好中后期重大病虫防治总体战,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损失,为水稻丰产丰收、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。

 

一要强化监测调查,提升测报准确率。针对今年前期病虫特点,各地要紧扣“面广、量足、质高”要求,做好“三个结合”,即系统监测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、测报工具监测与人工田间调查相结合、查虫与查卵相结合,增强调查的代表性和可靠性。要加大智能监测站点建设,增加智能监测设备数量,要用好已有的稻纵卷叶螟自动性诱监测设备、稻飞虱小虫体智能虫情测报灯等设备,提升监测预警的智能化水平。要加强与栽培、气象等方面专家的联系,定期开展趋势会商,不断校正预报结果,及时向社会和基层发布预报信息和防控技术,按要求做好信息公开。

 

二要紧抓重大病虫,打好防治总体战。紧抓一类、二类病虫,兼顾三类病虫,在做好生态调控和理化诱控措施的基础上,对达标病虫,明确主攻对象,统筹兼顾,因地制宜,科学打好防治总体战。下阶段重点打好2次左右总体战,第一次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,苏南、沿江、沿海地区以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纹枯病为主,其他地区以纹枯病为主攻对象,兼顾螟虫;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,结合水稻破口抽穗,主攻穗稻瘟、稻曲病、纹枯病及“两迁”害虫、螟虫;9月上中旬水稻穗期,淮南地区根据需要防控好穗稻瘟及褐飞虱;白叶枯病、细菌性基腐病等细菌性病害重发区需单独开展针对性用药。

 

三要推进绿色防控,强化统防统治。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,坚持“前防、中控、后保”的全程绿色防控策略,充分发挥绿色防控措施的作用,切实做到农药减量增效。坚持“突出重点、统筹兼顾、绿色防控,减量控害”的原则,做到合理用药、科学防控,尤其要注意抗性褐飞虱、稻纵卷叶螟和穗期稻瘟病等病虫防治的科学用药;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种植香根草、释放天敌赤眼蜂、安装害虫性诱剂或食诱剂、使用生物药剂等生态控害措施,对可能暴发的重大病虫害,要做好防控预案,及早准备应急防控物资。进一步发挥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的主体地位,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,积极引导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,全面提高病虫防控效率和效果。

 

四要做好分类指导,加大宣传力度。针对水稻田间苗情复杂、病虫情发生差异大的特点,要强化分类指导。层层组建服务指导组,深入乡村、深入地头、深入农户,根据实际情况面对面指导农民做好防控工作,确保技术到田、到户。指导协调农资服务,确保农民及时方便购置农药,满足用药需求。结合“科学用药进万家”行动、“虫口夺粮”保丰收提单产行动及农作物病虫害“百千万”技术指导行动等专题行动,开展科学用药、绿色防控技术培训,提高群众防治的科学性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,加大宣传发动力度,尤其是加大齐穗后科学用药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宣传培训力度,最大力度减少稻米农残超标风险,保障稻米品质安全。

 

(文图来源网络,若涉及侵权或造成歧义误解,请联系作者删除)